top of page

马帮文化—熊爷爷记忆中的赶马日子

由于云南山多崎岖,缺乏完好的路,就促成了二十世纪初期马帮文化的兴起。西起保山,东至昆明都是马帮络绎不绝的地方。马帮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叫“锅头制度”,由锅头(首领)组织马匹、人、生意,在茶马古道上以运盐为生。“锅头”都是大户,是拥有40到50匹马的领头人。他们为百姓们组织生意,安排好路线以及计划好行程,一趟运输结束后将会以抽成的方式赚取利益。

我们在曲硐村有幸采访到了一位名叫熊胜昌的爷爷,已经85岁高龄,他向我们诉说了他记忆中的赶马日子。当时是统购统销时期,赶马人负责在博南古道上运输盐和一些百货。当时从洱源的侨后(产盐区)到保山,一路上要十天左右。爷爷他们赶着骡子和马,一路边走边唱。赶马人都是自带行李,有两条羊毛制成的毡子,一个用来垫,一个用来盖。经过驿站,他们便会停下来稍作歇息,回族的赶马人就吃牛羊肉,汉族赶马人就吃猪肉。有时他们会自带生肉和锅,在路上煮着吃。当时用蛇皮口袋装肉,爷爷说:“那真的很难看,天气热还有很多苍蝇在袋子外面,时间一长臭气熏天。一些官人看到了都说吃不下吃不下”。爷爷又笑着回忆到,有一次在回程的路上遇到一名女子,她刚好要调到洱源去工作,就与他们马队结伴而行。看见爷爷他们带的一大块一大块的肉一开始觉得很恶心,死活不愿意吃,爷爷就悄悄挑了一块比较好的肉做好了让她尝尝,她吃了之后觉得味道好竟还想吃。爷爷说到这里,整个人都笑开了花。爷爷还说永平有名的美食黄焖鸡最初的味道就是以前的赶马人做出来的,没有现在那么多配料,就只是放一些干辣椒,做工简单,味道鲜美。现在这里有名的两种菜系就是根植于马帮文化,一种是马帮菜,主要是很大块的牛肉羊肉;另一种是盐水菜,村里办喜事的时候一般就会给每人分一大块肉带回去给家人吃,延续了马帮菜的传统。

© 2018 by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