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潭箐的故事
龙王庙的历史
龙王庙起源于光绪27年(1901年)。当时一位姓吴的先生在龙王庙的所在地上建造了两座墓碑。然而吴先生却因为这两块碑挡住了官庄村民赖以生存的水源而被县衙关押了三个月,并被责令及时给出补救方案。吴先生提出自己有两块大石头,一块可以用来作为出水的龙头(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龙潭箐的水源),另一块可以用来建造龙王庙带来福运。龙王庙也就应运而生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龙王庙作为“破四旧”的对象被破坏掉,后来经过数次翻修成为了如今的模样。
龙王庙的故事
传说中在办红白事的时候可以到龙王庙烧香,祈祷需要的炊具,隔一阵子回来再到龙王庙就会出现心中所想的物品。所以龙王庙在官庄汉族村民心中是希望的寄托。借走的厨具炊具需要完好无缺、原封不动地物归原主。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理。然而据传曾经有起贪念的人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官庄村民从此再也无法从龙王庙祈物。这也成了官庄汉族人民口口相传的一个传说。现在,仍有少数的当地汉族村民以及游客回到龙潭箐的龙王庙上香祈福。
龙潭箐石乌龟的传说
在离龙潭箐150米处,有一块离地面5尺的大黑青石,大黑青石的一方有一条铁链,连着一个形状逼真的缩头乌龟。传说这是一只乌龟精,千百年来一直生长在澜沧江里, 由于江窄水急,不是它长久的栖息之地,于是在龙潭菁小青龙的帮助下,选中了永平曲硐、老街、龙门坝区全景,只要将曲硐外的锣锅山一堵,集千流为海,就是一个理想的住所。在夜晚,乌龟精从澜沧江潜伏,来到官庄龙潭箐与小青龙密谋,青龙到曲硐小石山上街土,乌龟取石,到曲硐外的锣锅山口,堵山聚水,把永平变成一个高原海洋,作为青龙与乌龟精栖息的理想住所。观音老母得知此事,为了避免这一灾难的降临,观音老母拍拍簸箕,模仿大公鸡叫了几声,青龙和乌龟听到鸡鸣,以为天已光,便将口中衔的泥吐下,返回龙潭箐。观音老母从空中扔下一条铁链将它拴住,天亮后乌龟无法脱身,于是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形状像极缩头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