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通过花桥村爷爷了解花桥村

爷爷1935年出生(今年83岁),现在住在1980年盖的一座小院儿内。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在永平,大女儿开了间花店。家里主要的收入是依靠种植农业和养牛养猪。因为家里人少所以不外出打工。

老人印象特别深的是一块匾额:“元梅明茶之刹”,左书剑川赵藩书,右书腾越李根源题。赵和李都是当时的文化人。现在那块牌匾不见了,因为村民在五八年文革时期,大跃进,除四旧,把这块匾破坏了。元梅如今还在生长,虽然是老树死后的新芽,但是明茶却再也见不得了。老人记得第一棵元梅很美,是粉色的,比人稍高一些。

老人对打仗的事记得很清楚。在旧社会时期,他是家里唯一一个男孩,上面要抓一个人去当兵,他进去没多久就靠散了点钱回来。1945年八三团在花桥村驻军过大约一年的时间,他们是自备干粮,没有怎么吃村里人的东西,只是住在当地人们的家里,后来部队调去了保山腾冲参战,没过多久伤病病号就回来了,伤兵来了花桥村后人们都善待他们,其中有个人,老百姓对他关怀无微不至,连当时珍贵的豆腐乳都给他吃,他却主动抢吃的,还大叫“我枪毙你!”1950年解放军就来花桥村了,部队往保山走,那段时间经常都有部队路过花桥村。花桥村当地的人们都热烈欢迎八路军,军队路过还主动给他们吃的,用的。解放以后农民生活依旧没有改变,非常艰苦,只能靠种植稻谷和苞米为生。是后来才改种的核桃。

村里有个永国寺,寺里有座三世佛,据寺庙里的老和尚说,它当时是全国最大的铜佛像。村子的水源是龙潭,是山泉水。龙潭的水源处还立了一座龙王像,寓意着希望水源能长长久久顺顺利利地为村民所用。

老人说,1980年前村子只有十户,现在有三十多户了。这是因为当年土改后,农民们都哄抢着住进了地主家,地主家里都住满了人太拥挤了,一间四合院住了八九户人家,于是就往山上搬迁。老人对如今的生活非常满意,爷爷还说现在村子发展的挺快的,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很多物资都从县城那边调来的,买起来也比较方便。现在的日子对比以前好过太多了,国家有政策帮忙修补老房屋,日子过的不好的还有政策补贴金。

不过,现在每逢过年过节每家都杀猪,烧烤,大家都放肆随意狂吃,老人觉得现在这实在是浪费,觉得现在日子好过了出现了不少浪费的现象爷爷有一些看不惯。爷爷十分拥护习主席的提倡节省的政策。

因为机器的存在,现在村里人种地都不用牛了,养牛也多是为了吃它而不是用来耕地了。一天大的牛能卖个一万多块钱,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养牛养猪养羊。但是现在的猪肉不值钱了,原本是八块钱卖十斤猪肉,现在只有五块左右十斤,因为跟外面的竞争价格激烈所以猪肉赚不了钱什么钱了。当地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可以拿来换钱,只能靠养牛养猪和种地来谋生,再种少许的茶叶自用。正因如此,村子里的男人留在村里的比较少,很多都去广东那边打工了。

爷爷记得,村里的路是1988年的时候村里的男人们一起合力铺的,当时还有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 是浪费,当时村里很多人都还是意识不到时代发展的有多快,看不到修建道路的重要性,现在几乎每家都会用到车子了。

© 2018 by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bottom of page